要是男性長輩骨頭痛、貧血、小便泡泡多等類似慢性病的狀況,可得多留意了!一種「多發性骨髓瘤」,就是好發於65歲以上男性的罕見血癌。一名70歲的老牙醫確認罹癌,但因為想陪伴小孫女長大,勇敢接受手術,甚至忍痛穿上鋼鐵衣重學走路,成了孫女心中的「鋼鐵人爺爺」。
多發性骨髓瘤常被誤認為是骨癌,其實是一種血癌。一名70歲的陳姓牙醫,2年前騎車摔倒,去骨科就醫後發現骨密度很差、長期貧血,就在父親節當天被確認罹患罕見「多發性骨髓瘤」,骨頭已被侵蝕到千瘡百孔。
要是男性長輩骨頭痛、貧血、小便泡泡多等類似慢性病的狀況,可得多留意了!一種「多發性骨髓瘤」,就是好發於65歲以上男性的罕見血癌。一名70歲的老牙醫確認罹癌,但因為想陪伴小孫女長大,勇敢接受手術,甚至忍痛穿上鋼鐵衣重學走路,成了孫女心中的「鋼鐵人爺爺」。
多發性骨髓瘤常被誤認為是骨癌,其實是一種血癌。一名70歲的陳姓牙醫,2年前騎車摔倒,去骨科就醫後發現骨密度很差、長期貧血,就在父親節當天被確認罹患罕見「多發性骨髓瘤」,骨頭已被侵蝕到千瘡百孔。
現在已進入腸病毒流行季節,民眾應落實良好個人衛生習慣,返家後先更衣及以肥皂正確洗手再摟抱或餵食嬰幼兒,同時留意嬰幼童重症前兆病徵,並遵守「生病不上課(班)」原則,以降低病毒傳播。衛福部疾管署今日表示,國內新增1例新生兒感染伊科11型腸病毒併發重症死亡病例,疾管署再次呼籲,嬰幼兒照顧者應落實手部衛生,有症狀者應避免接觸嬰幼兒,一旦發現嬰幼兒有疑似症狀,應儘速帶至醫療院所接受診治。
疾管署表示,新增腸病毒個案為東部新生男嬰,出生9天後因發燒轉入新生兒加護病房,並陸續出現心跳加速、活動力下降、四肢肌張力弱等情形,雖醫院及時給予治療,個案仍不幸於發病1週後因多重器官衰竭及新生兒敗血症死亡;經檢驗審查確認為伊科病毒11型感染併發重症。經衛生單位調查,個案出生後均待在醫院,該醫院之前並無其他疑似腸病毒病例,個案父母及醫護人員等接觸者亦無疑似症狀,不排除該個案是遭無症狀者傳染。
在高溫的環境下運動或活動時,若體內缺乏水份或鹽份,會產生身體機能失常,稱為熱衰竭。家醫科醫師何一成表示,建議讓患者在陰涼處躺下,補充水份及鹽份。若意識清醒,可讓他自行飲冷水。如果大量流汗,有抽筋、下痢或嘔吐,可以將運動飲料加一倍的冷開水飲用。為避免進展成熱中暑,應將患者送醫治療。
熱衰竭容易發生在老年人、慢性病如糖尿病、心臟病患者、下痢和嘔吐時。患者會感覺極度疲倦,但卻無法入眠,也會有頭痛、暈眩、噁心、嘔吐等症狀。面色蒼白、皮膚潮濕,體溫正常或輕微上升、下肢和腹部的肌肉抽筋,脈搏快而弱,血壓降低,呼吸快而淺。與熱中暑不同的是,熱衰竭時意識仍然清醒。